厦门大学媒体分析与计算(MAC)实验室目前还有少量博士研究生名额,欢迎报告!

一、实验室介绍       

   MAC成立于2013年,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纪荣嵘教授创建。长期致力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及多媒体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近年来,实验室共发表JCR—区论文十余篇、ACM汇刊与IEEE汇刊五十余篇、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国际会议长文九十余篇。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联合重点基金,中央军委科技委项目,腾讯、华为、滴滴等校企合作项目十余项。实验室已初步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软、硬件实验平台,实验室瞄准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立足闽西南面向全国进行AI产业赋能。

二、博士生导师团队介绍

   1.纪荣嵘,教授、博导,入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人才计划,厦门大学科技处长,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发表CCF-A类论文百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1.5万次,受邀任十余个ACM汇刊与IEEE杂志客座编辑/副编辑,任CVPR 2021、ACM Multimedia 2020/2019/2018领域主席等十余次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国际会议主席/领域主席/专题主席。任国内首个AI国家标准工作组(神经网络表示与模型压缩-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AVS)联合组长、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青工委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粒计算与多尺度分析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常务委员、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指委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承担了国防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一批国家级和厦门市重大科研项目。发表IEEE PAMI、IJCV等国际重要期刊论文五十余篇,CVPR、ICCV、NeurIPS等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A类国际会议长文百余篇,获批中外专利数十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6项。团队多次参加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赛,并获ECML 2019 AutoCV2、NeurIPS 2020 AutoDL、CVPR2021 Image Matching等竞赛冠军。获2011年ACM Multimedia最佳论文奖。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在国防领域和人工智能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有力支撑了中航工业、中船重工等军工单位和华为、百度、腾讯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自主关键技术研发,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边缘计算、社交媒体等领域,服务了数百政企机构和上亿用户。
   2.曹刘娟,教授、博导,201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弱小目标检测。 2014年3月进入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工作。入职以来发表IEEE TIP、TNNLS、ICCV、CVPR、AAAI等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及JCR一区论文3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800余次,H因子2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2项/青年1项、总装高分专项1项,主持华为/腾讯/百度等企业合作项目6项。获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度 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2年度“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3
.孙晓帅,副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认知计算建模、视觉-语言协同分析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主持国防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面上/青年等国家级项目以及腾讯、百度等企业技术合作项目,任《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特邀编辑、CCF-CV与CCF-MM等专委会委员,在CVPR、ICCV、NeurIPS等发表CCF-A类论文5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三千余次,获微软学者奖、福建省杰青,哈工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6)、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8)。

  4.周奕毅,副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B类人才。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导师为纪荣嵘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学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在IEEE TPAMI、IEEE TIP、IEEE TNNLS、IEEE TMM、CVPR、ICCV、ECCV、AAAI及ACM MM等CCF推荐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25篇,其中CCF-A类文章16篇。四篇论文被CVPR2020、ACMMM2020(2篇)、ECCV2022评为口头报告文章(oral paper)。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厦门大学校长基金揭榜挂帅项目、华为校企合作等项目。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效大模型预训练和视觉与语言跨模态学习。

三、招生方向

    模型压缩、自动机器学习、高效训练、图学习、推荐系统、目标检测、三维视觉、视觉语言、模型攻防、行人重识别等相关方向。

四、联系方式

       请满足《厦门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各项报考条件且有意向加入MAC实验室的同学可将个人简历发送给纪荣嵘教授(rrji@xmu.edu.cn)或林颖老师(linying@xmu.edu.cn)联系。